女篮亚洲杯|前瞻:新奥运周期第一战 中国女篮着眼长远

你的位置:全型体坛通途​ > 篮球特讯 > 女篮亚洲杯|前瞻:新奥运周期第一战 中国女篮着眼长远
女篮亚洲杯|前瞻:新奥运周期第一战 中国女篮着眼长远
发布日期:2025-07-28 07:35    点击次数:70

篮球新闻

新华社深圳7月12日电(记者苏斌、李博闻、曹奕博)2025国际篮联女篮亚洲杯将于7月13日至20日在深圳进行,中国女篮以蝉联第一名 第一名 的身份坐镇主场作战 迎接应战 。洛杉矶奥运周期的第一项大赛,在力争好成绩的同时,让年轻队员得到大赛历练,队伍顺利进行新老交替,是摆在中国女篮面前更重要的任务。

两年前在澳大利亚,中国队在总决赛 中以两分险胜日本队,时隔12年再次捧起女篮亚洲杯第一名 奖杯。经历了巴黎奥林匹克运动会 的失意后,中国女篮做出调整,老帅宫鲁鸣于今年2月担任球队主指导教练员。

时隔20年再掌中国女篮帅印,宫鲁鸣的带队思路是将思想教育、队伍管理与严格练习 相结合。“其实都是有了成绩和荣誉以后,就容易出现练习 和管理的问题。我们要认真吸取这些教训,把教育、管理、练习 这‘三大法宝’抓好,让队伍能够一步一步地走下去。”他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。

自4月集结以来,中国女篮先后在昆明和北京展开集训。为期四周的高原练习 期间,宫鲁鸣提出“万次投射计划”,即每名队员都要完成近一万次的投射任务,通过高强度、结构化的投射练习 ,系统性提高投射技术的稳定性和命中率。“海埂晒黑了皮肤,但磨砺了意志”——这是队员们对高原练习 的深刻感触。

加强身体素质 练习 的同时,中国女篮注重练习 的科学化管理,包括科学选材、科学制定练习 计划、练习 过程的科学监控、练习 后的科学复健 ,以及对练习 效果进行系统总结和调整等多个环节。

在中国女篮集训名单上,既有杨力维、黄思静这些大赛经验丰富的球员,也有张子宇等多位潜力新星。进入新奥运周期,中国女篮面临着新老交替。宫鲁鸣表示,队伍组建之初就确立了老中青相结合的原则。他也坦言,均衡 好力争佳绩与平稳过渡之间的关系,是令队伍“比较头疼”的事情。

“新老交替是有阵痛的,老队员的经验打法和新队员存在差异,集体项目要达到默契度 ,是需要磨合的,而磨合是需要时间的。”他说。

在中国女篮阵中,18岁的张子宇备受关注。一年前在深圳,她在U18女篮亚洲杯上大放异彩,场均贡献35分、12.8个篮板球 ,随队闯入总决赛 ,并当选赛事 最有价值球员。

2米26的张子宇与另一位五号位韩旭,一个具备绝对身高优势,另一个移动脚步灵敏度,网球特讯两人不同的技术特点为中国女篮内线攻击 带来了更多可能性。但与此同时,由青年队转战成年队,张子宇面临更剧烈 的对峙 ,这对其身体素质 提出了更高要求。

后场球员杨力维、王思雨和李缘随队多次征战大赛。锋线上,杨舒予冲破 犀利,罗欣棫投射精准,张茹防卫 出色,她们为球队提供了更多策略 选择。

本届女篮亚洲杯,中国队与新西兰队、韩国队、印度尼西亚队同组。韩国队将是中国队在小组赛阶段的最大威胁,目前两队均12次夺得亚洲杯第一名 ,并列成为夺魁 次数最多的球队。韩国队五号位朴智秀和投手姜怡瑟是需要重点关注的球员,中国队需防范对手的防守反击和远投。

根据赛制,两支小组头名球队直接晋级下一轮 四强,排名第二与排名第三的球队将交叉进行对决,争夺另外两个准总决赛 席位。考虑到整体实力和阵形 深度,中国队获得小组头名的可能性较大。日本队和澳大利亚队身处另一小组,她们将是中国女篮在蝉联第一名 之路上必须要跨过去的坎。

中国女篮在过去近一个月时间里参加了六场赛前热身 赛,其中与日本队、澳大利亚队各交手两次,战绩为3胜1负。

在日本队的亚洲杯参赛名单上,高田真希、渡嘉敷来梦、宫泽夕贵等老将与中国队有过多次交手,其余队员也参加了近期与中国队的赛前热身 赛。作为亚洲杯上的老对手,两支球队彼此较为熟悉,球员临场竞技状态 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赛事 走势。

澳大利亚队现世界排名第二,是本届亚洲杯参赛球队中世界排名最高的。本月6日在海口进行的赛前热身 赛中,在张子宇休战的情况下,中国女篮以63:76不敌澳大利亚队,遭遇今夏赛前热身 赛的唯一一场失败 。澳大利亚队自2017年开始参加亚洲杯以来,在每届赛事中均登上领奖台。尽管惠特科姆、马格贝格尔等主力队员缺席本届亚洲杯,澳大利亚队阵中仍有乔治、伯恩等颇具实力的球员,她们的高强度对峙 将给中国队带来很大考验。宫鲁鸣认为,与澳大利亚队的两场赛前热身 赛最有价值,未来中国女篮想要冲进世界前列,就必须要适应这种高强度对峙 。

展望亚洲杯征程,宫鲁鸣表示,首先打好小组赛,在此基础上再考虑准总决赛 和总决赛 ,希望能坚守 到最后。“我们会认真对待每一场球,也要学会认真总结。希望能够真正打好每一场赛事 ,发扬女篮的光荣经典 ,以及敢打敢拼、不畏强手、永不言败、坚守 到底、永不放弃的精神。”

(新华社)篮球新闻